喝一杯機器人做的現磨咖啡,帶上VR眼鏡來一場時空穿越之旅,體驗AI智能換裝與地標建筑合影。 2024年服貿會,充滿“科技范”的新展品、新玩法讓人應接不暇。 2024年服貿會,備受觀眾們喜愛的元宇宙體驗中心再次“上新”。
以“沉浸式體驗+超級文化IP打造”為示范,建設創(chuàng)新發(fā)布、元宇宙數字資產流通、VR大空間、沉浸式課堂、XR拍攝五大應用場景,推動元宇宙關鍵技術突破和商業(yè)模式創(chuàng)新,讓新興技術應用到文化產品創(chuàng)作、生產、傳播、消費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 全國首個漢代文化數字藝術展覽《漢時氣象,一繪千年》(簡稱“漢文化展”)在首鋼園3號館元宇宙體驗中心亮相,通過數字藝術展示漢文化,給市民帶來不一樣的參觀體驗。
此外,在教育服務專題展的飛象星球展區(qū),一臺作業(yè)數據采集器在短短幾秒內掃描數篇學生作文,通過電腦端一鍵確認,屏幕上迅速顯示出作文批改情況、學情分析及輔導建議。 元宇宙體驗中心在2022年亮相服貿會,2023年升級打造八大創(chuàng)新場景并成功實現“4個全球首次”。 在被視為“元宇宙元年”的2021年,元宇宙第一股Roblox成功上市,Facebook更名Meta只為All in元宇宙,百度元宇宙世界“希壤”正式上線,國內外科技巨頭先后加入元宇宙賽道。 而到了2023年,大模型這個AI“后起之秀”搶走元宇宙不少風頭。
由此,AIGC、大模型的熱浪給元宇宙降溫。 目前,元宇宙也在游戲、視頻、互動劇等領域落地,隨著文旅發(fā)展,元宇宙也在該場景落地。 元宇宙的發(fā)展進程應該是怎樣的? 元宇宙與游戲、互動劇、文旅的結合怎么樣? 有關觀點認為,AIGC技術將助力元宇宙加速實現。AIGC、大模型是否會促進元宇宙的發(fā)展? 對此,華夏時報記者于玉金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,本猴以為: 元宇宙要走向真正普及,至少還需要十年,且要有重大創(chuàng)新來讓其落地。
目前而言,元宇宙在工業(yè)領域的使用場景,盡管不多,卻落地可能性更大,反而在toC端上,大體停留在炒作上。 元宇宙是游戲的未來形態(tài),而通過元宇宙的沉浸式體驗,游戲就可能變成一種互動劇。 至于文旅,通過元宇宙去展示,確實可以讓人足不出戶就體驗到一定的旅游樂趣,也可以在旅游場景中,通過MR眼鏡來增加更多現實中不可能的元素。
但那僅僅只是補充,僅僅只是比視頻、圖片或3D網頁效果更沉浸一些而已。 此外,AIGC可以幫助元宇宙更好的構建起基礎場景,這和AIGC作用于游戲這個幾乎涵蓋了所有數字媒體的生態(tài),意義是一樣的。 同時,也可以幫助用戶更輕松地在元宇宙中體驗。
但這種促進作用目前表現并不明顯,無論AIGC還是元宇宙,都還只是初級階段,都還有待更大的技術進步來實現從實驗室里徹底走進現實世界中。
注:文章及圖片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
|